孤獨常被預設為一種悲慘的狀態,而孤獨死則被視為一種最慘的死法。因為孤獨被預設為慘,也造就了單身的污名,侵蝕了孤獨其他的複雜意義,乃至正面圖像。 事實上,孤獨不僅具有多重意涵,甚至可能是人想要獨立生活的能動性展現。
鹿希法老師寫道,「我們是否可能在不受到主流論述呈現的孤獨死圖像的影響,初步地去理解單身生活方式,或者只打算與人保持最低限度的互動且不想依賴家人臨終的生活方式?
「在多數情況下,單身在臺灣被認為是一種過渡狀態,彷彿他們在人觀上尚未完備。Storr認為這些無法與人建立親密關係與生活安排帶有強迫症色彩的孤獨者,不該被輕率地歸類為『精神疾患』,強調我們應該從生命史與創作來了解與認識這些難以建立關係的背後那些所受苦的心靈與才華。」
https://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856